如何起笔、收笔?

2019-06-19 913 0 举报/投诉

如何起笔、收笔?

    沈尹默《书法论丛·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(二)唐颜真卿<述张旭笔法十二意>》:“‘末’,萧衍文中作‘端’,两者是一样的意思。真卿所说的‘末以成画’,是指每一笔画的收处,收笔必用锋,意存劲健,才能不犯拖沓之病。《九势)藏锋条指出‘点画出人之迹’,就是说明这个道理。不过这里只就笔锋出处说明其尤当劲健,才合用笔之意。”

 

 

    按语:中国书法每一笔都有明显的起笔、收笔(所谓起笔,就是指一画的开始;所谓收笔,就是指一画的结束)。起笔和收笔处(即一画的两端)的形象,是决定点画形象的关键部分。书法最忌方圆不明,轻重不分的“平花”笔画,所以要特别注意起笔和收笔的方法。起笔法是,写竖画时要横着下笔,写横画要竖着下笔。收笔法是,写竖画时要做到“无垂不缩”,这就要求笔到尽处,停驻下来,接着向上回锋收笔;写横画时做到“有往必收”,这就是说横画往右写,写到尽处时,接着向左回锋收笔。这种写法的好处,一是下笔肯定,行笔含蓄,不会出现“两头尖”的笔画,’两头尖的笔画令人感到虚弱。二是能使笔毫铺开,达到万毫齐力的要求。但楷、行、草书的撤末、竖末可以出锋。抢锋、妞锋、挫锋、超锋是收笔时的四种笔法。抢锋,指的是行笔至笔画尽处,提笔离纸吐突然前冲用力的同时提笔离纸回收的回锋动作。意似折锋但力度、速度、空ii1回旋度与之不同。抢锋的进退速度和空间回旋度较大,而力度较小,笔势虚,而折锋相反,其使用方法则视势而定。纽锋,是指回锋时不是提笔转向,而是行至点画终端时立即逆锋回笔收势。挫锋,是指运笔时突然停止,就势转向,一般多在中使用。折锋用笔先提笔再顿笔,转角呈现内方外圆,,而挫锋顺势外拓,就势转向,笔画街接处不脱不滞,干脆利索,转角多呈现内圆外方。超锋是写钩的行笔方法,是指行笔至钩处,轻顿蓄势,转笔向上提超。这四种收笔方法,不论哪种,收笔时都应做到意存劲健,只有如此,才能消除施杳之病。

 

起笔与收笔

起笔时“大胆落墨,一气呵成”收笔时“小心收拾,百般挑剔”。这是我国古代画家对绘画的一句经验之谈。作画,写文一脉相通。

新闻写作又何尝不是如此?每篇新闻成稿,可能各有个的习惯写法,但都离不开起笔与收笔两个环节。特别是收笔更不能忽视,正如俗话所说,编筐织篓,全在收口。

大凡起笔做到“大胆落墨,一气呵成”的名家,都是反复思考,胸有成竹,而后挥毫自如。南朝刘义庆的《世说新语.文学》中记载:桓宣武北征,半路上要写一篇露布(公告),就命袁虎倚立在马前起草。袁虎一会儿写满了七张纸。巴金在通讯时,常常把所见所闻所感“一气”写下来,然后在加修饰。

“文章不厌百回改”。历来名家都深谙此理,不惜在收笔时“小心收拾,百般挑剔”。唐代诗人贾岛对自己的作品要求:“二句三年得,一吟双流泪;知音如不赏,归卧故山秋。”

“大胆落墨,一气呵成”与“小心收拾,百般挑剔”,两者是相辅相成的。倘若通讯员对采写的新闻,只凭一挥而就,草草收篇,把希望寄托在编辑的“笔下生花”恐怕是难成佳作的。

 

 

专题:

颜真卿

柳公权

楷书字帖

 

相关文章

毛笔字只有书法家才能写,不是书法家就没有资格写?
书法已被中医认定为养生之首,不同书体具有不同的养生功效
河北工会系统开展“送万福 进万家”书法公益活动
江南百景图中,上海书法家们开笔贺岁
“送万福、进万家”书法公益活动走进中国载人航天
永春县举行“百名书法家千福送万家”文艺志愿服务活动

发布评论